南寧美發(fā)學校64歲學員與女兒一起學手藝——老當益壯
- 2018-05-10
- 2389
- 12312
南寧美發(fā)學校學員專訪:在大家的印象中,父母給兒女當陪讀,多半是犧牲或放棄很多東西然后去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,讓他們在學習和備考的時候沒有后顧之憂。有些父母為了照顧孩子,隱忍地跟隨孩子背井離鄉(xiāng)到異地生活。年邁的時候還要為了子女去適應異鄉(xiāng)的生活和習慣,每當看到類似的陪讀故事,小編就覺得心酸難受。
今天我們專訪的主人公,據(jù)說也是來學校給女兒當陪讀的。那么事情的真相是不是真的跟“傳說”中的一樣呢?你接著往下看。
陳秀蘭,南寧本地人,今年64歲,報讀的是我校“美發(fā)全能班”專業(yè)。陳大姐的女兒張霄,今年二十六七歲。一般只有本班的學員才知道她們是母女倆。
陳大姐所在的扎發(fā)班課堂實拍
陳大姐自己本身就喜歡美發(fā),特別對洗護這塊情有獨鐘。她退休之后就有個想法——開一個屬于自己的中藥洗頭養(yǎng)發(fā)店。洗護在美發(fā)項目里來說是相對簡單的,先從簡單的入手。學習開始之后,她慢慢就愛上了美發(fā)的其他項目,學習的勁頭十足!跟陳大姐聊了一會兒,小編都被她積極熱情的狀態(tài)感染了,正是因為她開朗的性格和極強的接受能力,所以和班上的其他學員相處起來毫不費勁,“男女老少通殺”。
陳大姐在頭模上練習扎發(fā)
母女倆一前一后在練習
其實陳大姐來麗竹的真正目的是學手藝,而不是來給女兒當陪讀的。張霄是陳大姐的小女兒,她希望自己的女兒掌握一門技術,增強動手能力,以后可以獨當一面。張霄雖然也對自己的媽媽有些依賴感和眷戀,但并不是那種嬌滴滴的公主。她倆在學?;ハ鄬W習互相幫助,陳大姐的積極性比女兒要強。因為她想自己盡快掌握和學會,然后可以在女兒不懂的時候去幫助她。說到這里,小編心里覺得暖暖的。母親總是想給孩子營造更好的環(huán)境,小編很欣賞陳大姐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”的做法。技術在手,生活無憂!只有依靠自己才是最穩(wěn)當?shù)摹?/span>
南寧美發(fā)學校扎發(fā)班韋景老師指導陳大姐手法
母女倆學得多認真
陳大姐即是張霄的媽媽,也是她同學
陳大姐心得原稿如下:
在即將離開我的啟蒙學校麗竹的時候,心里真有舍不得的感覺。
去年年底的時候,我參加了麗竹美發(fā)全能班,得到了全體美發(fā)老師的熱情接待,他們把我從美發(fā)零基礎的外行人,逐漸培養(yǎng)成為全面了解美發(fā)行業(yè)的一員。同時,我還學到了很多課外的東西,比如怎樣擺正自己的心態(tài)、如何做人與做事、市場營銷等等。我年老體弱,記性差,給學習上帶來不便,我只好在學習的這段日子里,將與學習上無關緊要的事情暫時不做。
學校離家遠,我們每天早上6點鐘起床,7點鐘準時出門(7點過后怕堵車)。到校時間早就看筆記,半年的學校生活,從不遲到和早退(除了在染發(fā)班感冒吊針請了3天假),認真聽課嚴格實操,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。努力提升自己的動手動腦能力,形成了一種積極向上的風氣。正是因為學校有這么一套好的校風與制度磨練了我的意志,本人也按照自己的能力。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堅持做到什么程度,從嚴要求自己。漸漸的我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狀態(tài)比原來好多了。學習上每天都有新的東西,越學越有勁。特別是洗護班的學習方法、圖文并茂,更有利于我們學習。當接受新的一種東西,我在短期間很難去消化它,就通過采用手機錄像來記錄,自己搞不清楚時,反復去看視頻來加深認識。
到目前為止,已明確了學習的方向,有待加強練習,爭取早日能熟練獨立工作,這是我們想要的,也是老師期待的。在此,我要謝謝培育我們的全體老師,老師你們辛苦了。為實現(xiàn)自己的夢想, 我們共同努力吧!
夢想還是要有的,萬一實現(xiàn)了呢!64歲的陳大姐都還在為自己的夢想奮斗,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?!
情同姐妹的母女倆